洪全平:记张德江等领导关心老知青的点滴联想
2009年10月13日 13:21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来自: 广东-清远市-清城区-观城街道 清远知青网点-香远溢清话当年

“草民奇遇”有感                               

前些年除夕的早上,以当年来自省城(包括省党政领导、部门主管、企业家及老知青代表)为主体的一群“知青”,受到由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带队组成探访团来到清远市城乡,代表张德江对留守农村和早年下岗生活困难的老知青代表作春节慰问。这对沉积已久、人们几乎遗忘的知青信息浮出水面,泛出点点漪涟。地方媒体(包括香港凤凰卫视)曾作多层系列报道,备受社会关注。期间曾是知青的经历者深感鼓舞,人们惊异,并引发岁月回望和追思。

这一次世纪罕见的历史知青“名牌”官民并举的彰显活动,体现和见证了当年中央老一辈领导对青年一代成长、寄语希望和生存呵护,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关心负责到底”(周总理1966年一次在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上的指示)方针的精神延伸,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知青历史感情的社会回报及“以民为本”的人性光辉。

上级领导的关心(见图4)以及随团老知青代表的道义情怀,为中国广大知青当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服从分配,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行动的尊重和精神的敬仰,并为今天各地盛行的“我们是知青”与“再向故乡行”各种形式民间情结聚会,树立了典范和指导。引领与推进以“回顾、友谊、发展”为主题活动格局的提升,对特殊时代,负特殊使命,作特殊贡献,挑战应对争取科学发展的广泛共识。

走上山下乡道路与战天斗地当农民的沧桑洗礼,以及做改革开放时代排头兵的人生拼搏,广大知青功不可没。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城乡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副出了宝贵的青春代价,实践打造根基,机遇营造快乐与辉煌,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特别是岁月征途中各自不同境遇的本能挑战与竞争成败,乐于包容等等,令人欣惠。凸现了尊重历史,客观现实,自强不息,情操高尚与青春无悔的精神风采。如今步入余年,不能自拔与,生活坎坷一方的无奈或苦思。今天这一散落城乡底层的“贫弱”少数,晚年困扰,仍在“四无”(自无生活来源、无社退、医保及知青工龄享受)的人员,早已融入人们视野焦点,对他们的抚慰、关心是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国家历史责任。在新的形势下,对这一历史“遗留”,本着敬爱总理提倡“国家关心负责到底”精神,期待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爱。

省领导慰问讲话中,笔者留意一段语境:“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党也不会忘记”的高端定位,意义广泛,感受良多。将为曾是中国知青一族魂牵昔日,烙印情怀的众多成员留下了万般的安慰与感激;也留下了举世瞩目、与时务精神的历史追思。有感于对身处共和国两个不同历史背景30年的人生巧合,命运和机缘以及实践与考验的弥足珍贵,对于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倍加珍惜。

“三个不忘”的启示为知青精神拍砖灌水,对他们勇于拼搏的言行壮举、历史贡献与社会评价以及价值方面的正面肯定与消除人们(特别70后)艰难解读这一情景,或说“同农民争饭吃……”和“徒有虚名……”认识和思考具有积极意义和指导作用。它不仅回应了人间真情的今昔,对知青精神的敬佩及其人格的尊崇;也为新一代知识青年成长与择业征途折射提供了一定的参数与影响。

“三个不忘”的启示,对回望过去,交流体验、立足发展、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前进,意义十分重大。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一代中国知青往何处去?重温“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教导,开启人们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拓展视野,开拓创新,改变择业观念,对当今社会推崇:面向基层,立足基层,服务基层,为农村各项建设事业作出贡献,集约创业共同搭建生存平台,营造用武之地等等,实在是当代有智慧、有理想、有文化,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志愿人才时务走向的必然抉择,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新生力量。

“三个不忘”论述与“草民奇遇”活动,将为老知青人生经历与征途导向的回望和客观开启,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体现社会人们、党和政府“情系知青”的道义人性之光。笔者对“草民”有感之余记录拼下文/图表达“情景”的追思。

笔者洪全平(笔名)系当年知青带队干部  零九年十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洪全平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